武汶

成武地名补考之二:成武“戴州”考 (原创作品)

成武地名补考(之二)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成武“戴州”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周长芳/

     关于成武地名的考证,按历代《成武县志》载:成武县地名起源有两说,一说汉刘邦以武功告成,过鲁祀孔子,改楚丘为成武;二说秦置成武县。不少学者进行了论述,笔者在此不必赘述。2015年12月30日,贵报刊登了我写的一篇《成武地名补考》,从另一个角度,打破了以往人们的看法,认为成武地名起源于“西周武叔采食邑之地”。为了自圆其说,笔者通过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,再次发表一下关于成武地名的看法,望关心成武地名的热心人士参阅指正。

从上篇《成武地名补考》,可以看出成武地名源于“西周武叔采食邑之地”,故成武也称“武叔之城”简称“武城”。有学者认为:“成武”是“武城”前面加“成”而为“成武”的,是汉后著名史学者加的,《曹南文献录》有此记载。关于成武是“武城”加“成”而为成武的提法,已故成武县原史志办主任卞文成先生在世时也多次向我提到,当时我们也没考虑到为什么加“成”的问题。

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考证,其为什么加“成”,乃仍源于成武是“成地(或郕邑)”也。《帝王世纪》载:“太皞帝庖曦(伏羲),风姓也,母曰华胥。煫人之世,有大人迹出于雷泽之中,华胥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,蛇身人首,有圣德,为百王先。华胥是中华先民第一位有姓名的始祖母。当时为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时期,先民以为华胥在雷泽岸边踏上大人脚印而怀孕,并在雷泽东岸“成纪”这个地方生下伏羲。成,上古地名,即古雷泽与大野泽之间和其南部的陆地。“成纪”,应为当今成武县汶上集镇的纪河寺堌堆遗址。华胥氏生伏羲,伏羲生少典,少典生黄帝,黄帝生玄嚣,玄嚣生蟜极,蟜极生帝喾。伏羲称太皞,玄嚣称少皞,笔者认为这里“成”地就是后来的三朡,帝喾时代也称“告(皞)地,有棠水西南东北分开,故而又称东皞(昊)、西皞(昊),即东告、西告。在西周时期,东告地域建立郜国,西告地域建立曹国。三朡之地称“成”(详情笔者已在《三朡国之‘朡’字的研究》一篇拙文有述,三朡为丁字型丘陵地带),不应光只限在三朡北部地带,而应包括成武定陶等地,在远古时期,三朡其丁字型区域的北部为成阳、南部为乘氏(乘丘、乘寨)、再南部为郈城(秺城)、再南部为成武,西部为定陶,东部为古昌邑等,这里“乘”和“成”同音。由此可以看出,三朡在远古时期称“成”,现如今扔保存着历史遗迹,直到魏晋南北朝上大水,古乘氏才搬迁至今菏泽城附近处。由此,可以说,成、告(皞、昊)乃三朡远古时期名称。

在《成武地名补考》一文中,提到西周武叔在周成王二次分封时,被封于山东宁阳一带建立了郕国,由长子继承。而采食邑之地“郕邑”(指成武)可能有次子继承。据潘建荣先生考证郕国在牡丹区胡集镇的平阳(又名成阳),还有人说在河南范县濮城一带,还有人说在陕西周原附近。这与成武之郕邑不相矛盾,因西周武叔有四子(有说八子),成武之郕邑是武王所封,其他郕邑(或郕国)是在周公东征后,周成王二次分封的,或在春秋战国时被强国之争,把郕邑之民(或郕氏之族)掠夺而迁出的,后来而形成的“成氏郡望”。

笔者通过研究《成氏文化》发现有次子继承有误,成氏继承采食邑之地(指成武)的人,应为“武叔四子姬戴(或戴父)。据《成氏姓源》载:成姓源于姬姓,周成王将一个叫“季戴”的王族分封在另一个也称郕邑的地方,建了郕国,后称成氏。古时兄弟的排序是“伯仲叔季”,伯为长,仲为次,叔为三,季为四,故此说:采食邑之地(指成武)有武叔四子姬戴继承。

有人说在河南范县濮城一带的郕氏是姬戴之后,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楚军强制从成武之郕邑迁出的,或是在强秦统一六国时,成氏同其他姓氏一样大量难民南迁在河南范县濮城一带而形成了“成氏郡望”,故有成氏源于姬戴的说法。

史曰:周武王封季载於郕。据钱穆先生考证:今定陶县东南冉堌为季载封国。 潘建荣先生认为郕国始封之人姬武误记为季载。笔者在仔细研究西周历史后认为:“周武王之封国和周成王二次分封”是不同的,“季载”应为“季戴”,封国(或封邑)不应在定陶东南的冉堌,而应在定陶东南(或冉堌东)的成武。“周武王封季载于郕”应是“周成王封季戴于郕”,这就说明:在周武王封武叔于郕(指成武)之后,到周成王时又封给了武叔四子季戴,有季戴继承采食邑之地,长子又有封国(郕国),其他子均留在了周,护理周政。

《地理志》云:成武属济阴郡。《史记》云:周武王封武叔於成。应劭曰,其后乃迁於成之阳, 故曰成阳也,春秋属卫,汉改成阳县。菏泽市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会长潘建荣先生在《尧都成阳考》一文中认为:成阳(又称平阳)为古郕国都,治所在菏泽市东北52里胡集镇,西汉改为成阳县,属济阴郡。2007年平阳城勘探开始,经专家学者认定该城垣为春秋战国时期所建,当属龙山文化遗存。笔者认为:成阳(或宁阳)之郕国的成氏后裔,可能是西周武叔之长子的子孙,不应是武叔四子季戴的后裔。

在唐时,成武为什么称戴州?单县为什么称单州?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单县称单州是因为其是单父(舜之师单卷)的封地或封邑。同样成武称戴州,也应是西周武叔四子姬戴(或季戴或戴父或季载)的封邑。早在一千二三百年前的唐朝,成武称戴州,也不是凭空起名的,那是尊重历史的史实的。

戴州,《隋书. 地理志》云:开皇十六年(公元596年)置戴州。大业初州废“。《元和郡县志》载:隋於成武置戴州,成武属焉。大业二年(公元606年)省戴州……”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单父条下载:“开皇十六年于成武置戴州,单父又属焉”。《新唐书. 地理志》载:“武德四年以成武及宋州之单父、楚丘置戴州”。《山东通志沿革表》云:“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复於成武县置戴州,五年州徙置今金乡县治,成武县仍属焉。贞观十七年戴州废。又据《续山东考古录》载: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析单父置高乡、凿城,同属戴州,寻二县省入单父。

从历史记载来看,开皇十六年(公元596年)於成武置戴州,大业二年(公元606年)省戴州,这段时间置10年。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又于成武复置戴州,时辖成武、单父、楚丘、高乡、凿城(后二县寻省)。武德五年(公元622年)戴州治徙金乡,辖金乡、昌邑、楚丘、成武、单父。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巨野又属戴州,十七年(公元643年)废戴州。这段时间22年。戴州之名前后共存32年。

也有人认为成武称戴州,是因“三黄五帝”的帝喾之相戴干而称戴州,其原因成武是帝喾的故里,帝喾之“喾”,即“告(或郜)”,详情在笔者拙文《成武地名补考(之三):帝喾故里成武试考》有述。

通联:山东省成武县汶上集镇政府   周长芳

邮编:274208    电话:13655406232

时间:2016年12月6日

 

 

 

评论